艾灸医治妇科疾病(附穴位图)
穴位点: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方法:艾灸条每次1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七天1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中医一般将月经失调称为月经不调,又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量或月经过少。但临床上常常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如月经过量常与月经先期并见,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①、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随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艾灸医治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②、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昏暗,质薄,伴随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艾灸,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要求:归来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③、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随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淡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④、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顺畅,伴随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艾灸取穴:关元、命门、肩井、太冲关元、命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时间:关元、命门各20分钟、肩井、太冲各10分钟。月经过少,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或脾虚营血虚少;或先天不足、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顺畅,气滞血郁等引发。据专家介绍,月经量过量、过少都不正常,都是由于内分泌不太好。我把你的情况分了四个不同的症形,供你参考,你自己对对号,你属于上述的那一种,你就可以参考医治。最主要还要调剂好心态,有正常的生活规律,消除精神压力。我看你的留言,你可能已有一个孩子了,这次想再要一个孩子。我在这里奉劝你,孩子有一个就成,一个孩子如果抚养成人就是我们对社会做的贡献,越是急于想要孩子,就越会造成心理负担,这样常常更不容易怀孕。越急于求成,就越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还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寒冷的食品,不要吸烟饮酒,保持情绪稳定和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渐渐调剂,我想一定会随你所愿的。
艾灸医治痛经的最简单方法
经痛(dysmnorrha)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月经病,很多妇女都有过痛经的病使,每当月经来潮,痛经就会找上门来,大大困扰了我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哪些办法可以减轻痛经呢?
饮食均衡
布多夫医师说: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虽然健康的饮食没法消除经痛,但对改良全身的健康状况却有奇异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品,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缓慢,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可能少许多餐。
服用维他命
布多夫医师指出,他的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当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以后,已较少产生经痛。他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你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
补充矿物质
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减缓经痛。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由于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无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避免咖啡因
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进月经期间的不适。因此,应避免咖啡因。另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肠。
禁酒
假使你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则酒精将加重此问题。勿饮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则限制在112杯酒之间。
勿使用利尿剂
许多女性认为利尿剂能减轻月经的肿胀不适,但拉克医师反对这种方法。利尿剂会将重要的矿物质,连同水份排出体外。拉克医师建议,无妨减少摄取盐及酒精等会使水份滞留体内的物资。
保持温暖
保持身体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1次数分钟。
泡矿物澡
在温水缸里加入1杯海盐及1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和缓经痛。
运动
特别在月经来临前夕,走路或从事其它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
练习瑜伽操
瑜伽也有和缓的作用。举例以下。弯膝跪下,坐在脚根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姿式,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
服用止痛药
阿司匹林及actaminophn可减缓经痛。但是,更有效的成药包括Advil、Haltran、Mdiprn及Nuprin。这些药物含有ibuprofn,能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当经痛开始时,和些许牛奶或食品一起服用(1片),以避免伤胃,并延续服用到经痛消失。
其它解决途径
指压法
足部含有一些指压点,被认为与骨盆部位的气路相连。在脚踝双边的凹陷处,皆有指压点。轻轻地用拇指与其它指尖捏后,延着跟腱(Achillstndon)而上,直至小腿肌。右脚作完,换左脚,各指压数分钟。
家庭自疗
1。推拿:先用拇指点按肚脐、气海、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每穴半分钟。然后仰卧位,用右手掌按揉下腹部(脐以下)约3分钟,再由脐部向耻骨联合(阴部前方高骨)推摩30分钟。要求经前1周开始自我推拿,逐日1次,月经干净后3天结束。
2。灸法:(吾要艾灸推荐此种办法,效果显著,花钱也少!)
(1)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术,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医治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医治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
(2)取神阙、子宫穴。按灸法常规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当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橡皮膏固定便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
3。刮痧:主要刮拭、大椎、肩井、大杼、膏盲,配刮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5次。肝郁加刮太冲经穴部位,气血虚加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轻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3分钟;重刮其它穴位3~5分钟。
4。拔罐:取肾俞、胸腰部(后背)、骶椎两侧、下脘穴,选用大小适当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每次只拔2~3罐,留罐25~30分钟,逐日1次,7~10次为疗程。
5、敷贴法:
(1)取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各50克,樟脑3克。先将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水煎2次,煎液浓缩为糊状,混入(溶于95%乙醇)适当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细末,加樟脑备用,月经前3天取药粉5克,用黄酒调为糊状,外敷脐,用胶布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药,月经3天后取下,每个月1次,连续使用,治愈为止。
(2)将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研为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加热敷脐,逐日1次,经前连用3天,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
艾灸医治白带阴部瘙痒
白带阴部瘙痒艾灸疗法:带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肝胆湿热者加太冲、行间、阴陵泉,脾虚湿盛者加丰隆、脾俞、中脘、小肠俞,阴虚湿热者加肾俞、太溪、丰隆、行间。方法:
1.艾条悬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逐日灸治1次,7次为1个疗。
2.艾炷无瘢痕灸每次选用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壮,逐日灸治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3.温针灸每次选用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5分钟,逐日灸治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医治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属于亦属阴挺、阴痔范围内。指妇女子宫下坠,乃至脱出阴道口外。症见子宫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则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子宫失于维系而至。艾灸取穴:百会、神阙、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位。百会可以隔姜灸,每次艾灸10分钟,每天一次,每次用1.5*1.5左右的艾状灸5状左右。其余穴位可以用眼艾灸盒在腹部来回悬灸,这样医治就比较方便了。三阴交可以用单眼艾灸盒固定到三阴交的穴位上艾灸,开始可以每天一次,5天后,可以隔天一次。
艾灸止妇女血崩的方法
血崩是中医的名称,是形容月经过量或非时而下,像河流决堤,崩泻而下,凡功能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肿瘤等妇科病都可出现这1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持续数十天出血不止,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和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严重贫血症状。医治月经过量的方法虽多,但如运用不当常常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中药医治血崩有一定效果,副作用也小,但吃汤药既费时,又麻烦。艾灸隐白穴医治血崩,既简便易行,效果又明显。隐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内侧,距趾甲角1分,左右各1。把艾条的一头点燃后,悬于一侧隐白穴上1.5厘米处,每次悬灸15~20分钟,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感为止。先灸一侧,然后灸另外一侧,逐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使疗效更加巩固。灸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绷紧拘急感或空虚感消失,心情也随之开朗,经量常常于灸后不久即明显减少。
艾灸隐白穴为何能止血崩呢?祖国医学认为,血崩的主要原因是冲任两脉不固,脏腑失调。因此在医治上应侧重补肝健脾益肾,调养冲任,其中又以健脾最为重要。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依照经络学说的原理,刺激隐白穴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的功效。艾灸隐白穴医治血崩虽然疗效显著,但当患者出血量较大,病情危急时,医院救治。
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