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阑尾炎的克罗恩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陈芳吴晖武芸毛仁张盛洪冯婷唐睿晗陈白莉曾志荣陈昊湖何瑶

医院消化内科

目的分析初诊为阑尾炎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独立诊断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12月医院初诊(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及临床检查结果CD组纳入28例,阑尾炎组纳入84例,匹配比例为1:3。分析比较CD组和阑尾炎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诊断预测因素。

结果(1)共纳入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04:1(57:55),中位年龄为36岁,CD组与阑尾炎组患者性别、年龄、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阑尾炎组与CD组腹痛持续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4(14~48)和(96~)h,右下腹痛者分别占98.8%(83/84)和75.0%(21/28),转移性右下腹痛者分别占98.8%(83/84)和7.1%(2/28),局限性右下腹膜炎者分别占95.2%(80/84)和53.6%(15/28),合并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者分别占7.1%(6/84)和46.4%(13/28),既往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史(腹痛/腹泻史者)分别占10.7%(9/84)和75.0%(21/28);术前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08±4.13)×/L和(8.00±3.42)×/L,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1.34±4.10)×10g/L和(5.58±3.22)×10g/L,术前血红蛋白分别为(.52±19.90)g/L和(.65±21.68)g/L,术前红细胞计数分别为(4.85±0.74)×/L和(4.28±0.87)×/L,术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8±74.47)×/L和(.09±71.65)×/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OR=36.,95%CI:1.~.,P=0.)、慢性腹痛/腹泻消化系疾病史(OR=60.,95%CI:4.~.,P=0.)、术前血红蛋白降低(OR=0.,95%CI:0.~0.,P=0.)、术前血小板升高(OR=1.,95%CI:1.~1.,P=0.)为CD的独立诊断预测因素。

结论CD的好发部位为末段回肠及回盲部,与阑尾炎的发病部位相当,故均有较高的右下腹痛发生率;但CD发病部位存在16%的回盲部以外病变。因此其右下腹痛发生率较阑尾炎低;同时CD发生部位神经支配的投射区域并不局限于脐周,因此CD较少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

CD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若未合并穿孔、细菌感染,并无腹膜炎表现,故其右下腹膜炎发生率较阑尾炎低。因此,对右下腹痛时间较长且无转移性右下腹痛、无右下腹膜炎者,应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持谨慎态度并考虑CD可能。

本研究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结果显示,阑尾炎组的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数目、术前血红蛋白及术前红细胞计数均高于CD组,而术前血小板阑尾炎组却低于CD组。我们推测阑尾炎较CD而言,病程相对较短,且多合并细菌感染。在慢性疾病状态下,因营养不良、慢性感染等因素可出现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下降。CD是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进而导致吸收功能障碍,减少血色素合成原料的来源,且因疾病活动的慢性消耗,CD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低于阑尾炎患者。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CD患者较阑尾炎患者更易出现腹泻、大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因CD为可累及全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当累及大肠时,易出现上述症状;而阑尾炎是局限于阑尾的感染性疾病,较少发生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

对合并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既往有慢性腹痛/腹泻消化系疾病史、贫血、血小板升高并疑诊阑尾炎的患者,应警惕CD可能,需进一步完善检查,如肠镜等以帮助鉴别,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不恰当的手术方式。

来自:中华医学杂志

赞赏

长按







































白殿风用醋
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angoualibaba.com/lwywq/979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