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流感发病人数呈直线上升,如不小心应对引发感冒那必将是场“恶斗”
那在这个流感季节,怎么保护好孩子预防流感,怎么诊断孩子现在有没有流感,怎么治疗,怎么能让孩子舒服点?本文给你答案。
目录
一、我家孩子症状是流感吗?我自己是流感吗?
二、怎么确诊是否流感呢,血常规有用吗?
三、患上流感吃什么药抗病毒呢?板蓝根,蓝芩?
四、奥司他韦必须在发病前48小时使用吗,为什么?
五、病程超过48小时了,还能使用奥司他韦吗?
六、奥司他韦用量和副作用,吃完吐了怎么办,忘了吃了怎么办?
七、孩子发热怎么办?
八、家里还有别的孩子怎么预防?
九、目前没感染流感怎么预防?
十、小儿发热诊治的五大误区!
我家孩子症状是流感吗?我自己是流感吗?
不同年龄段,流感表现会有些差异,具体如下:
①如果宝宝目前3岁以下,突然间就发热起来,并且一下子就飙升到39,40摄氏度,开始发热时还有发抖,觉得冷的表现。但是不发热的时候精神还不错,该玩玩,该闹闹,发热后会蔫。并且发病后,头1-2天没有流涕、咳嗽等症状,但嘴唇等烧的干干的,基本上就是流感了。
②如果孩子已经大于4、5岁了,也是突然间发热起来,也是很快就飙升到39,40摄氏度,开始发热时也有畏寒表现。同时呢,这些孩子可能会觉得浑身都不舒服,比如乏力、肌肉酸痛、嗓子疼、肚子疼等表现。有时不发热的时候孩子也有不适感。并且发病后,在头1-2天没有呼吸道症状,之后咳嗽可能会加重,基本上就是流感了。
③对于大人而言,如果出现骤然发热,肌肉酸痛,头痛,浑身不舒服等表现,提示是流感的症状。
如果孩子、大人都是发热和鼻涕、咳嗽等差不多同时起来,发热时体温是慢慢的上升的,那提示普通感冒的可能性更大些。
一般而言,流感时,发热会持续3-5天左右,严重者会持续2周。
出现流感的症状后,临床诊断是可以的,但是想确诊下,医院检查,见下条。
怎么确诊是否流感呢,血常规有用吗?
要明确是否流感,血常规没有用,即使是发病1-2天后的血常规,也只是能“大体上”区分下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不能分辨是哪个细菌,那个病毒的感染。
再提示家长一下,因为血常规有滞后性,孩子有发热症状后,血常规不会很快的发生改变,在生病后前24小时的血常规更没有意义(除非孩子是严重感染),如果要查血的话,也建议等发热1天后再查。
咱们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鼻涕或者咽喉分泌物明确是否有流感。操作很简单,就是用鼻拭子或者咽拭子取孩子的鼻涕或者咽喉分泌物,送检查病毒的抗原就行了,大约15-30分钟能出来结果。医院能检查出是甲流还是乙流感染,不能明确是甲流或乙流里面的具体分型和病毒株(这是国家流感中心的任务),但是对治疗和检测也够用了。
抗原和抗体不一样,因为抗原在病毒上面存在着,有病毒了,就会有抗原,可以比较早的检测;但抗体是身体免疫系统分泌出来抗病毒的,出现会晚些,有时检测早了,虽然有病毒了,但是没有抗体就检测不出来。
如果鼻咽试子明确查出了流感病毒抗原,那可以确诊就是流感了。但是,如果没有查出抗原,但是孩子的表现非常像,这时还不能排除流感,因为有时候取样不标准、检测时不规范、病毒量不够等原因可能导致明明感染了,却没查出来,这时请医生结合孩子的病情加以判断。
患上流感吃什么药抗病毒呢?板蓝根,蓝芩?
首先给大家说,板蓝根、感冒清热颗粒、蓝芩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豉翘退热颗粒等等等等据说有抗病毒的药物,对治疗流感一点效果都没有!
其次,静脉输液用的病毒唑(利巴韦林)对于治疗流感不仅没有效果,还有严重的副作用,不要使用。
再次,有些地方会使用金刚烷胺与金刚乙胺,但是甲型流感对这两种药物高度耐药,并且乙型流感无效,所以,也不要使用。
那用什么呢?目前可以使用的有奥司他韦和吸入扎那米韦,因为后者是在7岁以上孩子才能使用,并且对于部分呼吸道疾病的孩子不能使用,牛奶蛋白病史的孩子不能用,目前使用较少。所以,咱们记住怎么使用奥司他韦就行了。
奥司他韦能把流感病毒黏在细胞表面,不让它们进入细胞内完成复制和释放,这样的话,就能减少体内病毒的量。量少了,病毒对身体的刺激就会减轻,就能缩短发热和疾病症状的持续时间,大约可以减少1-3天的病程,让孩子少受1-3天的罪。同时研究发现,还可降低并发症(中耳炎,肺炎和呼吸衰竭)的风险。
美国FDA已批准,年龄>14d新生儿就可以用于治疗,但预防时,仅批准1岁以上儿童使用,但是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CDC已经批准该药可以用于3月龄以上孩子的流感预防。所以,对于14天以上的孩子就能使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大于3月龄的孩子就能用于预防流感。
奥司他韦必须在发病前48小时使用吗,为什么?
老美那边财大气粗,只要药物对孩子好,副作用小,就推荐使用。今年的指南和去年差不多,还是推荐使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只要是有流感症状,不管有没有查出流感病毒抗体,都可以使用,这样就不会耽误时间,尽快用上。为什么呢?因为用晚了,病毒都复制的差不多了,这药又杀不死病毒,只能减少新的病毒出现,所以意义就不大了。
所以,目前推荐流感的孩子(包括症状严重的孩子,住院的孩子,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平时健康的孩子,只是对平时健康的孩子使用奥司他韦的等级是考虑尽快使用,而不是推荐),推荐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这样的话效果最好。如果在发病12小时内就使用,那可能减少3-4天病程,效果更好!这也是有些孩子使用药物后,一天就不发热了的原因。
病程超过48小时了,还能使用奥司他韦吗?
大于48小时才使用,也是有些好处的。研究证明,对于发热5天内的孩子使用,也有效果,只是没有早期使用那么见效,所以就不是推荐使用了。
但是对于下列情况,即使发病已经大于48小时,也建议使用:
1、任何病情严重的流感患儿,需要住院的流感患儿,有并发症高危儿童;
2、平时健康孩子,发病48小时之后,如果孩子病情有加重表现;
3、平时健康孩子,这次怀疑却确诊流感,家里有小于6月龄的弟弟或妹妹。
奥司他韦用量和副作用,吃完吐了怎么办,忘了吃了怎么办?
大家注意啊,奥司他韦治疗时间是5天,预防时间是10天,不要觉得孩子病情好了,就擅自停药。
奥司他韦的副作用有呕吐,腹痛,幻觉等,呕吐最常见,但是一般吐一次或者头1-2天吐,之后就好了,为了减少这种作用,可以和食物一起服用。
如果孩子有呕吐的表现,需要重新补一次药吗?不好判定,如果孩子吃着就吐了,或者吃完立即吐了,这时可以按照完全剂量补充一下,但是如果吃完了过会才吐,因为不知道消化吸收了多少,就不要补了,等下次再吃吧。
如果忘了给孩子吃了,怎么办?距离下次时间小于2小时(2次用药间隔12小时),就不要吃啦,如果大于2小时,就可以立即给孩子吃上。
孩子发热怎么办?
首选退热药。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者没有这么高,但是孩子不舒服,就可以使用啦。美林或者泰诺林都行(就用这两种,不要用别的,比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也不要用复合型的抗感冒药比如白加黑,对孩子而言副作用大),注意用药间隔和用药剂量,美林之间间隔至少6小时,泰诺林之间间隔至少4小时,不要超剂量用药。
如果使用一种退热药能很好的降温,那就用一种。如果使用完一种后,比如用完美林后,4小时体温又升上来了,超过39摄氏度了,没法再用美林了,可以使用泰诺林退热,美林和泰诺林之间没有严格间隔时间,之前有实验,二者联合使用也没事,但没必要这样使用,一般建议二者至少间隔2小时使用。
孩子发热时,一次发热的高低,不能判定孩子疾病的程度,但是,几天的发热趋势图对诊断孩子病情是加重还是减轻是有帮助的,所以医生会建议家长们给孩子画发热趋势图。如果孩子发热的频率是减少的,每天发热的峰值是下降的,那么就提示孩子病情好转,就能在家里处理,不用复诊了,但是如果相反,那加重的可能性比较大,就需要复诊,明确目前治疗是否合适,是否要改变治疗方案。
有些家长会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并且可能记不准,还有忘了记录的,会影响判断,其实现在随着科技进步,咱们有“发烧总监”帮忙记录了,通过这个小设备,可以不间断的检测孩子的体温,形成发热的趋势图,能自行汇总,最后这几天的趋势一目了然。
发烧总监提供的持续的体温趋势图
另外,在孩子们流感的前2-3天,发热次数可能非常多,好多孩子需要交替使用退热药,这时就怕忘了上次用的是泰诺林还是美林,导致同一种药用过量了。而使用上“发烧总监”呢,当孩子体温大于预设的报警线(例如39摄氏度)时,会提醒你看看孩子,给孩子喂退热药,并且,可以把这次喂的药记录下来,等下次喂药时,能清楚的知道该喂哪种了,更加安全。
那物理降温呢?现在各大指南都不推荐使用了,第一效果不明显,第二家长错误使用,会导致孩子更加不舒服。比如在孩子体温上升期时,虽然已经38.6摄氏度了,但是因为体温还要上升,孩子手脚处还是凉的,孩子自我感觉是冷的,这时如果进行物理降温,给孩子脱衣服,洗澡,擦拭身体,都会让孩子更冷,更加寒战,更不舒服,所以,这时一定不要物理降温。
什么时候可以物理降温呢?如果非想干点什么,等孩子手脚热了,皮肤都发红了,开始冒汗了,这时可以物理降温,锦上添花吧。
家里还有别的孩子怎么预防?
如果家里还有小孩子,那比较难办了,很难做好隔离工作,除非让生病的孩子去别的地方去住,但是如果去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也是易感人群,他们患了流感可能更严重,更需要隔离哦。有些家长说,那让爸爸带孩子去宾馆住,可别了,别出去传染别人啊。
那还是住自己家的机会最多,房间多的,最好和别的孩子同家不同房间的隔离,如果有必须的公共区域,那怎么做好隔离,不传染给弟弟妹妹呢?
①生病的孩子尽量带口罩,口罩不要让弟弟妹妹接触,每天更换口罩,旧口罩扔掉。
②不要让生病的孩子对着别人咳嗽,他们咳嗽用纸巾捂住嘴巴,之后这种纸巾和孩子擤鼻涕的纸巾,不要让别的孩子碰到,之后放塑料袋里密封,积累满了后丢弃。
③生病孩子玩过的玩具,咬过的物品,食具不要让别的孩子接触。单独清洗,可以使用酒精棉片擦拭消毒,可以煮沸消毒。
④生病孩子居住的房间和公众空间,使用84消毒剂(1份兑水99份,配成mg/L的溶液)擦地、擦墙。
⑤照顾孩子的成人不要老是变来变去,会携带病毒传染给孩子。
⑥所有家庭成员做好洗手工作,使用7步洗手法,至少洗手15秒,使用肥皂水洗手。
以上这种隔离要多久呢?至少5天,或者孩子完全没有发热症状后24小时,以上哪个时间长,以哪个时间为准。北京市规定的是,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复工复课。
之后,孩子们可以多接触些,但是,因为对于婴幼儿,其排毒期可能长达1-3周,所以,也要注意下防护,一般等2周之后,应该问题就不大了。
目前没感染流感怎么预防?
①减少去人群拥挤处玩耍,减少接触生病的小朋友。
②全家做好洗手工作,家长回家后,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脸,洗手后在接触小朋友,如果在外接触了病人,回家洗澡换衣服后接触孩子,可以使用酒精棉片擦手。尤其建议儿科医生、幼儿园教师等接触小朋友多的人,回家后一定要洗手、洗脸换衣服再接触孩子,减少孩子们感染。
③如果没有接种疫苗,那就去接种疫苗。
④室内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在天气好的时候通风有利于降低病毒密度。
⑤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流感病毒喜欢干冷环境,所以湿度高些,不仅呼吸道舒服,还能起到降低流感病毒的效果。
小儿发热诊治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
认为发热程度越高,病情越严重
临床上经常遇到因高热来急诊的患儿。
发热是患儿感冒时最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发热越厉害,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对于<3个月的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没有发育成熟,抵抗力不强,即使有严重的肺炎,也很少出现高热。
因此,发热程度并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误区二
盲听家属建议,遇到发热就给退热药
部分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生,在接诊发热患儿时往往容易盲目听取患儿家长的建议,给予口服退热药甚至是给予激素治疗。对于纠正这种常见误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体温在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为高热。低热对人体是一种保护,>37℃则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后,体温仍>38.5℃则最好使用退热药物,因为患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引发高热惊厥。
误区三
物理降温方法实施不到位
物理降温对于发热是简单却有效的措施,很多人了解退热的物理方法,比如多喝水、温水擦拭等,但到具体实施却可能在细节上并不到位,下面对此作出详细讲解。
多喝水补充体液
一些患儿发热的时候由于嗓子不舒服等各种原因不愿意喝水,事实上给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是第一要务,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适合于所有发热的患儿。各种果汁饮料都可以选择,但最好还是白开水。
温水擦拭,而非酒精擦拭
温水擦拭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水的温度在34~37℃比较适宜,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儿。每次擦拭的时间>10min。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对于高热或者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对小儿发热采用酒精擦浴的方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通过皮肤吸收后,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一般都不采用。
不宜进行冰敷
由于冰敷太冷,可能会引起患儿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的患儿更不能用冰敷。
多排泄利于退热
多喝水、多排小便是一种带走体内热量的好方法,其实排大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患儿发热当天或几天没有大便,可用一次开塞露排除体内积存的食物残渣,排泄的同时带走热量使高热降低,很多中药就是利用这种办法来完成退热,中医称之为清下焦之热,这些中药里一般都会含有大黄、石膏、瓜蒌、槟榔等。
误区四
退热效果好的药,就是好药
有人以为退热效果好的就是好药,实则不然,一定要兼顾该药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退热药的退热效果和不良反应成正比,效果越好,不良反应越大。
退热药物的不良反应概括起来包括:刺激胃黏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等胃肠症状;剂量过大可以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损伤、也可以诱发血液疾病;对于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等危重情况。
因此,了解不同药物特征,兼顾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才能合理选择适宜药物。常用的退热药物及临床特点如下
对乙酰氨基酚
退热起效快,但控制体温时间相对其他药物要短,平均控制时间为2h左右。但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没有其他解热镇痛药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功能影响、粒细胞减少等,也无肾毒性,故安全性高,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特别是<2岁的患儿。
该药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疗效随剂量上升而上升,但不要超剂量使用,每千克体重10~15mg/次,以免造成肝脏损伤。
布洛芬
该药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儿童应用的退热药,也是较为安全的药物。布洛芬的特点是退热平稳且持久,其对于高热的退热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强,且持续时间长,平均约4~6h。
布洛芬对胃肠刺激和血小板影响不大,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增高,偶可影响凝血功能等,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
用量:每千克体重5~10mg/次。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已经不作为常规的退热药物在临床使用。赖氨酸与阿司匹林的复合盐,可用于静脉注射,起效快,疗效好。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肝功能损害、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损害。
消炎痛
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较强而持久的退热效果,由于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肝功、肾脏和血液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予应用,只有当患儿持续高热或者高热惊厥时,可在医生监控下偶尔使用。
安乃近
是一个古老的退热药物,退热效果迅速,由于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伤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近些年已应用较少了。
年,该药已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目前,27个国家已禁用或限用安乃近。只有在急性高热且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退热药可用的情况下,才用于紧急退热,口服给药已不被采用。
中药退热药
很多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但由于中药退热作用缓慢,而且所含药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不推荐家长选用中药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综上,相对来讲,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好,相对不良反应小,正常剂量下基本安全,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误区五
不能做到正确分析病情
患儿发热时,除了测量患儿体温以外,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患儿精神好,就提示患儿感染轻微。发病时有精神不好、嗜睡,面色发黄或者晦暗者,这种情况一般提示感染严重。比如中毒性痢疾,患儿主要表现就是面色不好、精神差,可能只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不会腹泻,但病情严重,很容易合并中毒性休克。注意伴随症状。
本文仅列举相对常见的情况。
颜面部、躯干有无皮疹和出血点
不少病毒感染的早期都会出现皮疹,比如水痘、风疹。在发热期间出现的皮疹有猩红热、麻疹等。如果发热早期出现出血点,就要除外流行性脑膜炎。
有无腹泻及尿液情况
如果患儿有腹泻,要询问腹泻是发热前出现还是发热后出现的。发热前出现或者发热后1d之内就出现,提示患儿肠道感染;如果是发热后几天出现,可能是疾病的合并症或者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于发热时有明显腹泻者,特别是黏液脓血便,提示有肠道细菌感染,去医院时最好用纸盒或者塑料袋收集好有脓血或者黏液的大便样本,便于化验检查。尿布上的大便不能作为检查的标本。
同时,也要注意患儿尿液有无异常的颜色,如果发热同时出现酱油色的尿液,则表示患儿有溶血的出现,提示病情严重。
是否伴有明显腹痛
对于腹痛明显,特别是不能直腰走路,或者腹痛不让揉肚子的,就要考虑阑尾炎。因为儿童阑尾炎症状有时不典型,容易穿孔和合并腹腔感染。
注意流行病学情况
注意周围有没有类似的疾病,特别是一些传染病流行期间,比如手足口病。如果患儿周围有小朋友罹患该病,该患儿口腔、咽部或者手足出现皮疹或者水疱,即使症状不典型,也要考虑手足口病
北京博苑赣州区域地址及咨询电话
北京博苑(赣州)江景国际园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angoualibaba.com/lwyjs/98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