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月谈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对世界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构成严重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沙区群众生产生活饱受风沙侵袭长期以来通过不断健全防沙治沙法律法规实施重点工程治理强化荒漠植被保护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中国创造了荒漠化治理的“绿色奇迹”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让我们透过卫星从各地荒漠被绿意浸染的过程一起感受这些年来我国为荒漠化防治做出的努力沙海披绿装,荒漠焕新颜在河北承德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端一片翠绿引人注目这就是面积达万亩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年6月15日塞罕坝卫星图半个多世纪以来肩负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营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为阻滞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构筑起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恶劣环境不复存在卫星镜头下看宁夏灵武白芨滩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长廊映入眼帘年11月1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沙漠公园卫星图边缘地区仅存的沙区成为人们了解这里生态变迁的对照区域草方格“治沙魔方”和五位一体治沙模式的综合运用使这片60年前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如今变身绿洲肥田黄河、银川河东地区的生态安全也得以保障“天然避暑地、北京后花园”20年前沙化面积达87%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多伦县或许难以想象今天它会被人们这样称赞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部多年来多伦饱受沙尘困扰更成为京津风沙源从年开始多伦大力推动风沙治理工程启动百万亩樟子松造林项目森林覆盖率从6.8%增长到近40%大片荒漠变身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巨变”年6月2日内蒙古锡林郭勒多伦县卫星图沙能“生绿”,更能“生财”各地在生态治理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不仅让昔日荒漠焕发新颜也带动荒漠产业的发展让沙不仅能“生绿”,更能“生财”凭借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荒漠化土地也能变身新能源“蓝海”使用卫星地图对西北地区进行观测可以看到地面上一块巨大的圆形光斑这就是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首航高科敦煌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敦煌光热电站卫星对比图在这片戈壁滩上1.2万面“超级镜子”呈同心圆排列如同向日葵般追逐着太阳将万束阳光汇聚到中央的集热塔上由此转化成的电能正输往全国各地、千家万户内蒙古自治区的库布其沙漠里一匹占地多万平方米的沙漠“骏马”横卧其中这是位于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中由20万光伏板组成的“骏马”电站国投电站卫星对比图“骏马”不仅能发电还有效“庇护”着脚下的这片荒漠降低风速、留住水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最大化发挥在防治风沙、利用风沙的过程中人们也在探索人沙和谐共生的相处之道经过合理改造荒漠也能成为艺术的灵感源泉和生活乐土创造显著的经济价值作为抗击着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桥头堡甘肃民勤在长期与沙较量的过程中也用智慧“与沙共舞”在民勤摘星小镇沙漠景观与雕塑艺术有机结合别有一番风味“手可摘星辰”是对沙漠最浪漫的表达吸引着如织的游人民勤摘星小镇卫星对比图没有一个地方夜晚会比沙漠星空更亮腾格里沙漠腹地中卫星星酒店犹如一颗孤独的星星坠落其中散发出耀眼的光彩星空与沙漠的浪漫组合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打开方式也为各地发展荒漠旅游产业提供了新思路中卫星星酒店卫星对比图既要荒漠变绿,也要沙里淘金通过不断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大力发展荒漠产业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我国正不断探索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也将继续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文案:郝娴宇卫星技术支持单位: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半月谈X长光卫星联合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angoualibaba.com/lwyzq/lwyzq/98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