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阑尾炎,为啥治法不相同

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具有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属外科急腹症。阑尾是一个内腔狭细的盲管,管壁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蠕动较迟缓而微弱,动脉也是一条终末血管。这样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它在细菌、粪屎、蠕虫等以及寒温不适、饮食不节等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形成阑尾腔梗阻而发生瘀滞、炎症、化脓、坏死而发生阑尾炎。

中医没有阑尾炎之说,而称之为肠痈,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认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又称“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己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是脾胃积热,蕴结肠端,腐败气血,雍而成脓之症。几千年来,历代医家运用张仲景之方,对肠痈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西方医学直至19世纪末,才对阑尾炎有了较详细的认识,年在巴黎国际外科学会上通过了“只要阑尾炎的诊断一经确定,就要立即旅行手术”的治疗原则,这条原则一直被视为金科玉律,不得越雷池半步。手术治疗本身就是一种只见疾病不见人的破坏性治疗方法,许多人手术之后,抵抗力下降,人的生活质量大不如前。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任何疾病、任何时期,扶正和祛邪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扶正可以祛邪,祛邪又可以进一步扶正,而祛邪和扶正在不同的疾病阶段,又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疾病早期,以邪实为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因此通下攻瘀的治疗方法,实为治疗阑尾炎的首选之法。张仲景的“大黄牡丹皮汤”,是几千年来肠痈的正治之法。此方有清热解毒、通瘀攻下的作用,我通常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入炮甲及皂剌,加强其通瘀排脓的作用,此方用后,病人当从大便排出大量果酱样的脓血便,此时病人的疼痛可得到缓解,体温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张仲景当年提出的“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脉洪数者,脓己成,不可下也”的论述与现代医学的预后相当吻合,经验证明,阑尾炎病人的足背动脉跳动超过90次,阑尾就可能穿孔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以遵义医学院为首的进行了中西结合急腹症攻关,大量包括阑尾炎在内的急腹症经中西结合治疗,免除了一刀之苦。紧随其后,许多西医治阑尾炎也开起了中药,他们不看对象,不辨寒热,通通以一方而治之,即“大黄牡丹皮汤”,殊不知大黄牡丹皮汤是为热证而设,对初发阑尾炎治之效果奇特,而对复发性阑尾炎则有误治之可能。

记得我老师曾治一妇性阑尾炎,初以大黄牡丹皮汤,三剂而愈,后期限没有进行巩固治疗,三年后复发,其夫找到我,也没看病人,不假思索,便处以大黄牡丹皮汤,三剂时宜后,病情不减,其夫大惑,我当即前往诊视,只见舌苔虽厚,苔却白腻,舌质偏淡,脉象濡滑,此正气己虚,阳气不足,寒湿内生,湿毒夹瘀也,当温通解毒,如投以大黄牡丹皮汤,乃雪里加冰也,何以愈之?遂投以附子薏苡败酱散,大便始得以通,解出之便,以白色粘液为主,我正有关论文中反复说过,寒热须从水液辨,水液颜色越深则热象越重,颜色越浅,则寒象越重,以此为辨,决无误诊!此例经过排脓、温阳、益气扶正,调理多日,始获痊愈。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同是阑尾炎,寒热不尽同,治病不辨证,事与愿相违,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非我原创,转载论坛。

敬请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去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angoualibaba.com/lwyzq/975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